首页 > 唐代诗人 > 李白的诗 >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

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

朝代:唐代作者:李白更新时间:2017-03-16
峨眉高出西极天,罗浮直与南溟连。
名公绎思挥彩笔,驱山走海置眼前。
满堂空翠如可扫,赤城霞气苍梧烟。
洞庭潇湘意渺绵,三江七泽情洄沿。
惊涛汹涌向何处,孤舟一去迷归年。
征帆不动亦不旋,飘如随风落天边。
心摇目断兴难尽,几时可到三山巅。
西峰峥嵘喷流泉,横石蹙水波潺湲。
东崖合遝蔽轻雾,深林杂树空芊绵。
此中冥昧失昼夜,隐几寂听无鸣蝉。
长松之下列羽客,对坐不语南昌仙。
南昌仙人赵夫子,妙年历落青云士。
讼庭无事罗众宾,杳然如在丹青里。
五色粉图安足珍,真仙可以全吾身。
若待功成拂衣去,武陵桃花笑杀人。

作者李白资料

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作者李白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诗仙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..... 查看详情>>

李白古诗词作品: 《望庐山瀑布》 《将进酒》 《静夜思》 《早发白帝城》 《短歌行》 《古风·庄周梦蝴蝶》 《怨情》 《独坐敬亭山》 《鹦鹉洲》 《洛阳陌

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原文及翻译赏析

李白题画诗不多,此篇弥足珍贵。此诗通过对一幅山水壁画的传神描叙,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奇迹,再现了观画者复杂的情感活动。他完全沉入画的艺术境界中去,感受深切,并通过一枝惊风雨、泣鬼神的诗笔予以抒发,震荡读者心灵。 从“峨眉高出西极天”到“三江七泽情洄沿”是诗的第一段,从整体着眼,概略地描述出一幅雄伟壮...

查看详情>>

注释 赵炎,李白友人。少府,县尉之别称。粉图,即在粉墙上所绘之图。 峨眉句:峨眉,山名。也作峨嵋。在四川峨眉县西南。有山峰相对如蛾眉,故名。西极:西方极远之处。屈原《离骚》:朝发轫于天津兮,夕余至乎西极。此句言画中之山像峨眉山那样雄伟高峻。 罗浮句:罗浮,山名。在广东增城、博罗、河源等县间。长达二百余里,峰峦四百余座,为粤中名...

查看详情>>

《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》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友人赵炎所画的粉画山水的题画诗。此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传神描叙,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图景,再现了观画者的心理活动,表现出诗人神与物游的审美情趣,篇末表达了诗人向往出世的愿望。诗人把对画家的赞美、画的内容和自己看画的感受,交织在一起,写得情景交融而又层次分明,视野开阔,气势磅...

查看详情>>

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相关古诗词翻译赏析

  • 古诗《永王东巡歌十一首》 - - 李白 - - 永王正月东出师,天子遥分龙虎旗。 楼船一举风波静,江汉翻为雁鹜池。 三川北虏乱如麻,四海南奔似永嘉。 但用东山谢安石,为君谈笑静胡沙。 雷鼓嘈嘈喧武昌,云旗猎猎过寻阳。 秋毫...
  • 古诗《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》 - - 李白 - - 胡尘轻拂建章台,圣主西巡蜀道来。 剑壁门高五千尺,石为楼阁九天开。 九天开出一成都,万户千门入画图。 草树云山如锦绣,秦川得及此间无。 华阳春树号新丰,行入新都若旧宫。 柳色...
  • 古诗《峨眉山月歌》 - - 李白 - - 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 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
  • 古诗《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》 - - 李白 - - 我在巴东三峡时,西看明月忆峨眉。 月出峨眉照沧海,与人万里长相随。 黄鹤楼前月华白,此中忽见峨眉客。 峨眉山月还送君,风吹西到长安陌。 长安大道横九天,峨眉山月照秦川。 黄金...
  • 古诗《赤壁歌送别》 - - 李白 - - 二龙争战决雌雄,赤壁楼船扫地空。 烈火张天照云海,周瑜于此破曹公。 君去沧江望澄碧,鲸鲵唐突留余迹。 一一书来报故人,我欲因之壮心魄。...
  • 古诗《秋浦歌·白发三千丈》 - - 李白 - - 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 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
  • 古诗《秋浦歌·醉上山公马》 - - 李白 - - 醉上山公马,寒歌宁戚牛。 空吟白石烂,泪满黑貂裘。
  • 古诗《秋浦歌·秋浦长似秋》 - - 李白 - - 秋浦长似秋,萧条使人愁。 客愁不可度,行上东大楼。 正西望长安,下见江水流。 寄言向江水,汝意忆侬不。 遥传一掬泪,为我达扬州。...
  • 古诗《悲歌行》 - - 李白 - - 悲来乎,悲来乎。 主人有酒且莫斟,听我一曲悲来吟。 悲来不吟还不笑,天下无人知我心。 君有数斗酒,我有三尺琴。 琴鸣酒乐两相得,一杯不啻千钧金。 悲来乎,悲来乎。 天虽长,地虽久,金...
  • 古诗《笑歌行》 - - 李白 - - 笑矣乎,笑矣乎。 君不见曲如钩,古人知尔封公侯。 君不见直如弦,古人知尔死道边。 张仪所以只掉三寸舌,苏秦所以不垦二顷田。 笑矣乎,笑矣乎。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,还道沧浪濯吾...